发挥组团式帮扶优势,“科技特派团”乡村振兴显身手——陕西省科技特派员马铃薯产业服务团
引言:自2018年起,省科技厅围绕苹果、猕猴桃等全省特色优势产业,组建了18个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聚焦“三覆盖两促进四个明显提升”目标,在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科技人才、平台园区和宣传培训等方面采取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尤其是2022年4月以来,省、市、县的组织、科技、农业等部门联合,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统筹协调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为我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条件。各科技特派团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着力解决乡村产业中的科技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为推进我省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人才支撑。为了充分展示科技特派团服务风采,加强对好经验、好做法的总结宣传,引导更多科技工作者扎根基层服务,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我们推出科技特派团专题系列报道,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益借鉴。
陕西省科技特派员马铃薯产业技术服务团,在陈勤和任亚梅专家的带领下,积极发挥科技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结合全省马铃薯发展现状,针对马铃薯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并积极向生产一线推广。
科技赋能,助力产业水平升级
马铃薯服务团自组建以来,积极深入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种植一线,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控、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产后贮藏、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难题,马铃薯团成员分别赴榆林、延安、安康、商洛、汉中市等各个区县进行调研,收集整理3000余份农户数据,完成“陕西省马铃薯生产产期数据”报告。根据一手调查数据及统计数据,分析了当前陕西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产业分布呈现“南北多,中间少”,产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团依托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试验示范站,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累积选育登记马铃薯品种12个,引进优良新品种34个,构建形成“三改三控一防”马铃薯丰产提质增效技术模式,2020年以来累计在我省推广300余万亩,增产150万吨以上,增收超过12亿元,为全国马铃薯高产高效树立了陕西(榆林)样板。该项技术同时也辐射甘肃、宁夏、青海、内蒙等省区,不仅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水平,还有效降低了农药、化肥等投入,显著增加了产区农民经济收益。
校科企联合协作,示范推广新技术
马铃薯服务团专家成员协同发力,在科技服务、科研攻关、技术培训等多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实效性工作。他们积极探索新型协作模式,产业服务团专家间紧密配合,联合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种植大户等,形成了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市场推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根据各受援地实际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方案,累积在榆林、延安、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建立了14个马铃薯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示范基地,涵盖了从品种、栽培技术、田间管理、采收贮藏、生产加工等全产业链过程,累积举办各类培训会100多场,培训技术人员3000余人,农民2万余人。服务团通过组团协作,不仅解决了田间技术难题,还积极联系相关农户及企业,帮助企业、农户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产销对接,有力地促进了种植企业及农户节本增效。
马铃薯服务团始终以科技为翼,以产业为基,有效促进了我省马铃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服务团将继续围绕产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战略,大力发挥省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的作用,开展一系列科学技术培训,推广应用最新技术模式,为助力陕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