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特派员云平台

当前位置:特派员风采

我省组织科技人社三部门联动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

点击数:774     发布时间:2024-10-24 08:55:13   更新时间:2024-10-24 08:55:13

前言:为了深化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我省组织、科技、人社三部门联动,实施“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选取百个不同产业特点的行政村,精准选派百名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产业帮扶、创新创业,鼓励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新样板。我们推出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系列报道,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探索与借鉴。

科技兴农勇担当 扎根基层肯奋斗

——记科技特派员王玮

王玮,参加工作十几年来,始终扎根一线、踏实认真,从一个农技推广的“新丁”,逐渐成长为受到同事和领导认可的“骨干”。在陕西省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中被遴选为驻榆林市定边县红柳沟镇村水口峁村的科技特派员。

科技兴农勇担当。成为一名省级科技特派员,是各级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她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能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切实掌握实际村情,她对水口峁村做了深入的调研。了解到这个土地广袤平坦的地方曾经是一片不毛的盐渍洼地,经过长期的洪漫,才有了现如今的耕作基础,而且有着春季风沙、夏季干旱、秋季阴雨、冬季严寒的特点,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当地大多依赖养殖业,种植以撒播荞麦和玉米种植为主,种植方式陈旧。

随着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如何让习惯了粗放耕作的留守农民接受新技术,让科技带着大家致富是个难题。在村支书及副主任的帮助下,她把较为年轻的农户作为突破口,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她深入田间地头,在指导农民的同时,将田里发现的问题一一汇总。遇到灾害性气候的时候,不忘提醒农民需要注意的事项,灾后及时开展调查,指导农民进行灾后自救。农闲的时候,在乡政府的帮助下,组织农民开展技术培训,从荞麦机械化播种到玉米品种选购、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技术等,针对劳动力缺乏的问题、种植中的常见疑难,同时邀请畜牧专家结合养殖的需求,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掰开揉碎了一点点的讲给农民听。

扎根基层肯奋斗。在扎根基层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这些年,她深知仅有技术培训是不够的,所以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她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旱作技术的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上。试验方案的确定、试验田选址、跟踪记载(生育期、植株生长情况、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田间采样、测产成了她的日常工作。这些坚持不断的工作,让她对渗水地膜的特点越来越了解、对旱作农业技术越来越有信心。渗水地膜是一种区别于普通地膜的新型材料,靠着它,膜外面的水能渗进去,里面的水出不来,对于常年干旱少雨的地区,这个技术就能增加三分之一的土壤持水,水口峁村非常适用。

在县科技局、农业局的支持下,她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先后建设了“渗水地膜顶凌春播谷子”、“玉豆间套”、“渗水地膜粮饲兼用玉米推广”等多个试验示范田,逐渐形成“谷子—玉米—大豆—谷子”轮作倒茬模式,进一步完善了旱作技术集成。2024年的渗水地膜粮饲兼用玉米推广工作更是取得了亩产2300斤的好成绩。通过试验示范,她把旱作技术做出成绩给农民看。

服务三农善作为。在这三年来,通过她的不懈努力,水口峁村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曾经地里撒播荞麦的现象越来越少了,机械化作业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常年单一作物重茬情况越来越少了,合理轮作倒茬被农民所接受了;开春不是撒荞麦就是种玉米的情况有了变化,谷子、糜子、高粱的品种也被农户所了解;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带着群众一起致富了。在科技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她坚守在第一线,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往前走,用实际行动为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献出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