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延利科技特派员工作典型材料
“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在府谷王家墩黄河岸边,有一个山水环绕、白云悠悠的美丽乡村,路的一侧是奇石峭壁,另一侧是滔滔黄河,它就是风景秀丽迷人,蓝天白云相间,百姓朴实的泉则村,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2009年我与这里后生因同学介绍就喜结良缘,回来王家墩通过对百姓熟知我们王家墩便民服务中心白家峁是红色革命遗址是府谷县第一块红色区域。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王家墩率先于府谷其他各地,成为著名的红色解放区,是地地道道的“革命红区”废弃窑洞居多,弃之不舍的心情老百姓是说在嘴上确疼在心头啊,当地年轻的劳动力都以外出务工,家里只有留守的老人而且当地主导产业以林牧为主,同时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枣枝,大豆秸秆】优势,百姓朴实!地上风景独好可谁愿意试一试呢窑洞拆了多可惜的做个什么呢?通过多次杨凌外出考察调研学习走访,食用菌栽培在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能实现“一村一品”多好!带着这样激动的心情,创业资金有限,经验不足,首次将自己家仅有的两孔窑洞做了改造,将炕洞和窗子上的排气口改成通风口安装了风机,地面修改了排水渠,通过简单改造首次试验将种植的香菇菌袋6000袋放在菇架上,同时将15000斤香菇投放市场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面对眼前各种机会条件,我决定放弃了县城的工作2015年11月我就开始了创业,开始种植香菇同时枣枝就成了窑洞喜香菇的一大特色于10月中旬到12月底之间配方:苹果树65% 枣树枝10% 木屑10% 石灰4% 磷肥1%,干料三千斤左右,装袋5000袋/灶,5.5斤左右/个,18*60菌袋;第1天拌料,第2天装袋,第3天蒸,第4天出灶,第5天接种;用锅炉修灶蒸菌包井字堆码,开放式接种,作为我这样的普通栽培户,无论是窑洞,大棚还是厂房,都很难在硬件上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生产遇到的瓶颈不断,所以在香菇场地的选择上,必须要远离污染源和灰尘源,这一点优势当地还是有的,能做到远离灰尘源的原则,有灰尘就有杂菌,即使灭菌、接种环节处理的很好,培养的30几天里,每时每刻都有染菌的可能。17年生产坏袋就2万菌袋,记得有一次香菇配料加了百分之三的石灰(心想碱性能抑制霉菌的滋生),可后来接种后却发现菌丝细弱,菌丝长满未转色却有原基,这个配方白灰的添加量是4%,为什么会添加这么多的白灰呢?第一种可能,没有测量pH值,添加了过量的白灰,导致pH值偏高。第二种可能,测量了pH值,购买了劣质白灰,所以要添加到4%才能达到设计的pH值。一定要购买优质的建筑白灰,按实际灭菌后的pH值来添加。培养料配方苹果枝(粉碎)或枣枝木屑62%,棉籽壳20%,麸皮15%,糖、石膏、石灰各1%,pH值7.5~8,含水量50%~55%,灭菌接种在100℃2下灭菌20~30h(小时),做到"保头、保尾、守中间", 窑洞或者大棚养菌温度仍能达到25-30℃,如果没有经验的栽培户在这样的温度下接种和培养,染菌不可,然后自然降温,待料温低于28℃后,立即抢温接种,冷却等!所以通过每次对石灰粉的PH值克服各种瓶颈,才使菌袋的感染数减少,杨凌农高会多次与专家教授菇友交流学习结合自己的亲自实践总结到:正规的操作流程,科学种菇,掌握基本的香菇栽培技术,才能避免盲目操作,尽量避免损失。更好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枣树果树枝提高香菇的有利于整齐出菇,减少出菇潮次,增加菇体重量,提高总产量,同时18年11月扩建场地增加温室大棚及双模拱棚增加产量带动农户。16年4万袋至19年“808.9608新品种成功示范种植”累计生产食用菌78万菌袋,产菇150万斤,占地面积13.8亩,温棚13座,双模拱棚9棚,亩产值达到1万元以上。
作为特派员通过多次参加市县科技局组织杨凌农高会,因地因人而异对服务的村子推广了新品种旱地红葱500余亩,每亩收入1万元,同时,蔡延利通过承包土地,建立了绿手指菌业生产基地。由于农户劳动力薄弱,接受新事物能力不足先后在梨树塔服务村子推广食用菌科普知识,经过多次与农户交流根据村情种植旱地红葱1000余亩、红枣酿酒设备技术推广23户,开展培训及现场指导,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民,同时也为努力建设打造一村一品,蔡延利筹集资金登记注册了“府谷县延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同时分别注册了“窑洞喜”“延利”香菇商标,并在府谷县贫困村,梨树塔村,郭家庄则村及武家庄镇等乡街面建立了3个服务站点,开展食用菌科普培训及农资营销业务。多年来,合作社通过带动农户22多户脱贫致富、坚持跟踪服务,赢得了农民兄弟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