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特派员云平台

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花椒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

点击数:433  作者:卫婷 发布时间:2025-06-18 15:34:07   更新时间:2025-06-19 08:37:24

花椒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识别、防治与管理策略

花椒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以其独特的麻味和丰富的药用价值深受市场青睐。然而,花椒溃疡病近年来呈高发态势,严重影响花椒产量与品质,制约产业健康发展。本文从病原特征、发病规律入手,系统阐述防控关键技术,助力椒农科学应对病害威胁。

一、病害识别与危害特征

(一)典型症状诊断

花椒溃疡病主要侵染主干、主枝皮层,初期病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手触有黏滑感,随后病斑扩展成梭形或不规则形,皮层腐烂并溢出黄褐色黏液,散发酒糟气味。后期病斑凹陷干缩,表面产生黑色小颗粒(病原菌分生孢子器),病健交界处开裂,导致树皮剥离,严重时整株枯死。叶片受害表现为不规则褐色病斑,边缘淡黄色晕圈,常引发早期落叶。

(二)致病机理解析

该病由**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和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等多种弱寄生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病原菌潜伏于树体伤口或病残组织,在树势衰弱、低温冻害、机械损伤等诱因下大量繁殖,破坏皮层输导组织,阻碍养分运输,导致树体生理机能紊乱。

二、发病规律与流行因素

(一)时间动态特征

病原菌在病部越冬后,次年3 - 4月气温回升至10℃以上时开始传播,借风雨、昆虫及农事操作扩散。5 - 6月为发病高峰期,高温多雨天气加速病害蔓延;秋季遇连阴雨天气,常出现二次发病。

(二)影响因素分析

1. 树体抗性:老龄树、过度修剪树、挂果过量树因营养消耗大,树势弱,易受侵染。

2. 环境条件:年均温10 - 15℃、相对湿度70%以上的区域发病重;果园排水不畅、通风透光差加剧病情。

3. 栽培管理:偏施氮肥、有机肥不足导致树体抗逆性下降;冻害、日灼造成的伤口为病原菌提供侵染通道。

三、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一)农业防治:夯实树体健康基础

1. 科学建园: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与苹果、梨树等易感病果树混栽。

2. 增强树势:秋施腐熟农家肥2000 - 3000kg/亩,配施过磷酸钙50kg;生长季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 + 0.2%尿素溶液,提升抗病能力。

3. 合理修剪:冬季轻剪疏枝,保留健壮主枝;夏季及时去除徒长枝,保证树冠通风透光。伤口处涂抹波尔多浆(硫酸铜:生石灰:水 = 1:3:15)保护。

(二)生物与物理防治:绿色防控新途径

1. 生物制剂:发病初期,刮除病斑后涂抹2%宁南霉素水剂100倍液或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抑制病原菌生长。

2. 物理阻隔:树干涂白(生石灰10kg + 食盐1kg + 石硫合剂原液1kg + 水40kg),降低日灼与冻害风险,同时阻隔病原菌侵染。

(三)化学防治:精准施药策略

1. 休眠期清园:萌芽前喷施3 - 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100倍液,杀灭越冬病原菌。

2. 生长期防治:发病初期,刮除病斑至木质部,涂抹430g/L戊唑醇悬浮剂30 - 5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倍液;全树喷施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间隔7 - 10天,连续2 - 3次。

(四)病残体处理:切断传播链条

及时清除病枝、落叶并集中烧毁,对重病树挖除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树穴,防止病原菌残留。

四、周年管理关键节点

物候期 防控重点 技术措施 

休眠期(12 - 2月) 清园消毒 修剪病残枝,树干涂白,喷施石硫合剂 

萌芽期(3 - 4月) 预防侵染 伤口保护,地面撒施生石灰(50kg/亩) 

生长期(5 - 10月) 发病监控与药剂防治 定期巡查,发现病斑及时处理,雨季前喷药预防 

采果后(10 - 11月) 树势恢复与营养储备 重施基肥,叶面补肥,树干涂药保护 

花椒溃疡病的防控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通过健康栽培、绿色防控与精准施药相结合的策略,降低病原菌基数,增强树体抗性,实现花椒产业可持续发展。椒农应根据当地气候与栽培条件灵活调整防治方案,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