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茶园管理技术要点
根据植物生理要求和茶树的生长发育规律,进入秋冬季,茶树地上部树冠基本停止生长,而地下部根系活动很强,这时做好秋冬季茶园的修剪、耕作、施肥、封园等管理工作,是争取翌年茶叶丰收,特别是保证春茶产量、质量的关键。依据茶树生理特性,结合我县春旱、秋涝和伏早并持续高温的气候特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投产茶园
1.修剪
丰产培育茶园的修剪以剪除冻害枝及病枯枝等为原则,整饰树冠面,清除突出枝,延缓鸡爪枝的形成。时期在10月下旬,茶树地上部开始停止生长时进行,对易造成冻害的茶区,也可选择在春茶后进行。
2.深耕施肥
深耕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一般在行间空隙较大的茶园秋季必须进行深耕。密植茶园,树冠郁闭,落叶层厚,土壤松软,杂草稀少,一般不深耕,可以在结合树冠改造时深耕。秋茶采摘结束以后,我县一般在10月份进行。深耕结合施基肥进行,在茶蓬边缘垂直地面处开沟深耕,深度20-30厘米,并施入基肥茶园,每亩每年施堆、厩肥1500-2000公斤,或饼肥150-200公斤,并隔二至三年施过磷酸钙75-100公斤,硫酸钾15-25公斤。
3.清园封园
冬季清园封园对茶树病虫害影响很大,可有效防治叶病类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减少次年病虫害发生基数。主要做法;一是剪去茶丛下部的枯枝、细弱枝、病虫枝和边脚枝,二是扫除地而上的枯枝落叶,剪除园内及园边杂草,进行集中销毁或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理。三是用石硫合剂晶体20倍液对茶圆进行喷雾,注意喷湿喷透。
4.修整基础设施
茶园经春、夏、秋各季雨水的冲刷,道路、梯壁、水沟、水池、肥坑等设施常遭损坏。为此,在雨量较少的冬季要进行修整、夯实道路和梯壁、沟壁,改善园相。
二、幼龄茶园
1.锄草
“立秋十八响,寸草结籽粒”,及早锄草能有效减少来年草害。必须掌握时间,将杂草消灭于结实之前。因此,早秋季节要全面清除杂草,并将杂草清理至大行间,以利于茶苗的补植补栽、施肥等后期工作开展。锄草避免松动土壤,影响茶苗生长。
2.施肥
秋冬季是改良茶园土壤的关键时期,结合行间土壤耕锄,切实加强茶园基肥的使用,以提高土壤透性和保水抗旱能力,增进茶树菅养。
施肥在10月上旬进行,基肥宜采用条施,具体就是在距根颈10-15厘米处,开深15-20厘米沟施入肥料。基肥肥料以有机质肥料为主,如沼液、各种油枯、各种厩肥、商品有机肥等。
3.补植补栽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及时对幼龄茶园进行补植补裁,补裁时应采用同品种、同龄的茶树幼苗。
4.定型修剪
茶苗移载后、定型修剪可促进茶树侧枝萌发,塑造丰产型树冠、定型修剪分3次进行,通常在茶苗定植后三年内完成。常规扦横茶苗第一次定型修剪在茶苗栽好后立即进行,从根颈以上15-20厘米处,剪掉主杆枝、侧枝不剪。轻基质穴盘茶苗移栽建园的第一次定型修剪在次年5月中旬茶苗80%超过30cm时及时进行、方法相同.其后每次在剪口上提高15厘米左右剪平树冠。幼龄茶园经三次定型修剪后的1-2年内应以养树为主,适度打顶采摘,5龄以上,树势好则多采少留,树势差则注意留养。
5.套种
针对幼龄茶园土壤有效利用率低的特点,秋冬季可在大行间合理套种蚕豆、紫云英、黄花首蓿等豆科作物及浅根系作物,提高茶园土壤利用率,增加收入,小行间严禁套种。
6.密切关注异常天气发生
幼龄茶园时期,干旱、暴雪、极端低温等异常天气对茶树生长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要密切关注异常天气发生,时刻做好防范、补救准备工作。在当地,还要做好野猪、野兔对茶园的危害,加强防洪、排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