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绿盲蝽的识别与防治指南
一、认识绿盲蝽:茶园里的 “隐形破坏者”
绿盲蝽是茶园中常见的害虫,体型小巧却危害极大。它一年会发生 4 - 5 代,就像一个 “顽固的侵略者”,以卵的形态在豆类、茶树茎梢、树茬、剪口以及杂草中越冬,等待时机卷土重来。到了 4 月,越冬卵开始孵化,4 月下旬是若虫孵化的盛期。刚孵出的若虫就像一群 “小坏蛋”,全都集中在茶树新梢顶端,对尚未展开的幼叶进行为害。若虫期平均长达 27 天,之后会变成成虫,成虫期更是在 30 天以上。绿盲蝽非常狡猾,生活隐蔽,爬行速度极快,成虫还善于飞翔。在晴天的日间,它们大多躲在茶丛内 “偷偷休息”,到了夜晚和晨昏时分,就爬到芽叶上活动为害,让人防不胜防。
二、警惕危害:茶叶品质与产量的 “杀手”
早春时节,绿盲蝽的若虫和成虫会用它们的口器刺吸茶树幼嫩芽叶的汁液。被危害的茶树,嫩叶和成叶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孔洞,就像被 “啃咬” 过一样。茶树生长会变得缓慢,鲜叶质地变脆,持嫩性变差。用这样的鲜叶制成的茶叶,容易破碎,茶末增多,茶叶的品质和产量都会大幅下降,严重影响茶树生长和茶农的收益。
三、防治策略:多管齐下守护茶园
(一)利用色板诱杀:绿色陷阱捕成虫
9 月上旬至 11 月上旬,在茶园安装浅绿色粘虫板,就像设置了一个个 “绿色陷阱”,专门诱杀回迁茶园的绿盲蝽成虫。每亩茶园安装 25 - 30 张粘虫板,让成虫有来无回。
(二)物理阻隔:防虫网构建防护墙
8 月中旬至 11 月上旬,用防虫网遮盖茶蓬,就像给茶园筑起了一道 “防护墙”,阻止绿盲蝽成虫回迁茶园产卵,从源头减少害虫数量。
(三)秋季防治:抓住关键期灭成虫
9 月下旬开始,是消灭回迁茶园产卵的绿盲蝽成虫的关键时期。可以在茶园使用 10% 联苯菊酯乳油,每亩用量 45ml,加水 60kg 进行喷雾。7 天后喷施第二次药剂,再间隔 7 天喷施第三次药剂。喷药时,不要忘记茶园周边的杂草,这些地方可能藏着不少害虫。也可以选择其他药物,如茚虫威、唑虫酰胺等;如果是有机茶园,可以选择苦参碱、藜芦碱、除虫菊素、鱼藤酮等安全的药剂。
(四)春季防治:贯彻防治原则保安全
由于绿盲蝽若虫孵化盛期在 4 月下旬,此时正是春茶开采期,为了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一般不采取喷药防治措施。如果必须喷药,一定要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5 月上中旬多会出现危害症状,此时第一代成虫羽化后陆续飞出茶园,喷药防治不仅无效,还可能危及茶叶质量安全。所以,绿盲蝽防治要贯彻 “园内害虫园外治、树上害虫树下治、春季害虫秋季治” 的防治原则。
1、彻底清园:绿盲蝽越冬卵主要产在茶树修剪剪口和茶园内外的杂草、枯枝落叶中。在秋季封园或春季管理期,要彻底清除园中和园边的寄主杂草,如藜、反枝苋、艾蒿、泥胡菜等,以及枯枝落叶,还要将有卵残桩剪除,带出茶园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茶园中的着卵量。
2、科学用药:4 月中下旬(露天茶园),初次观察到绿盲蝽为害症状后三天左右,可以选择化学杀虫剂,如 10% 联苯菊酯乳油 2000 - 2500 倍液;也可以选择植物源杀虫剂。如果发生严重,要连续防治两遍,但要注意药剂浓度和安全间隔期。
3、综合防治:绿盲蝽食性杂,尤其喜欢吃豆科植物和艾蒿。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在茶园田埂、地堰种植豌豆、艾蒿,这样可以减少茶园中的着卵量。在 4 月下旬绿盲蝽若虫孵化盛期,集中在田埂、地堰种植的豌豆、艾蒿上用药,集中消灭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