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汛期安全生产指南
汛期一般是夏秋季节、即6月—10月,此阶段是比较特殊的一个时期,是全年降水最为集中的时期;由于降水集中,河流水位显著上涨,易发洪涝灾害;由于降水过多,容易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可能会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极端高温等异常气候现象等。尤其进入主汛期后,暴雨、大风、雷电、高温等极端天气多,发生旱涝交替、旱涝急转的可能性较大,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防汛减灾形势严峻复杂。
结合生产实践,就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自然灾害正确避险自救、防范汛期极端天气、防灾减灾,提出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浅薄建议,供参考:
一、加强厂区安全隐患风险点自查自纠。特别是厂区位于地形、地质结构复杂区域或厂部主要建筑物,应定期进行沉降、位移等建筑变形观测。厂房前后种植有高大乔木,应定期进行控高剪枝。对厂区内的“蜘蛛网”电力线路进行规范布设。对企业在厂区内、外设置的大型宣传牌,不定期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宣传牌架牢固。
二、开展厂区周边安全环境监测。对临坡地、洼地、塘(水)库附近、河边的厂房,汛前需加强对周边安全环境的观察及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治。厂房临坡地,重点加强滑坡征兆日常观察,做好应急治理;特别是旱涝急转情况下,应加强雨中巡查和雨后核查。对厂房临坡地的上坡排洪渠、溢洪道及厂区的排水沟渠和下水道,加强日常清淤管理,以防堵塞后排水不畅。
对厂房临塘(水)库下游位置,企业应配合基层组织加强塘(水)库汛期蓄水管理和坝体日常观察,防范“管涌”“漏洞”发生。
三、加强设施栽培管理。对设施栽培大棚,加强雨前检查、雨中巡查及雨后核查;若遇大风、冰雹异常天气,及时进行灾后补救。同时加强对设施栽培区域设置的大型宣传牌进行维护管理。
四、强化洪涝灾害防范。若突降暴雨或雨期持续,导致厂区进(积)水、滑坡、淤泥冲进车间等,灾后及时进行补救。非生产季,应切断生产车间电源、气源和水源。
五、防范应对茶园高温干旱及洪涝灾害。充分利用智慧茶园物联网管理系统资源,对茶园气象环境和土壤环境进行采集,加强茶园旱害监测。对易受旱区域茶园要注意监测旱害情况,提前落实防范措施,及时灌溉抗旱。茶园遭受洪涝灾害后,应尽快组织人力开展补救 ;对受损茶园道路、沟渠、泵站等农业基础设施要抓紧修复。
若遇久旱、旱涝急转天气时,需特别关注坡地茶园和立地条件比较特殊的茶厂、厂区,防范次生灾害发生。
六、密切关注气象机构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如有发布极端天气和灾情预警,应尽量减少外出,远离危险地带,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对厂区生产生活设施、电力设施紧急开展巡查摸排,确保财产安全、防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