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控猕猴桃花腐病发生危害
花腐病主要是猕猴桃溃疡病在花蕾上继续危害的进一步延伸,近年来呈现愈来愈重的发生态势。该病主要为害花蕾,引起落花、落果,造成果小而畸形,严重影响猕猴桃的授粉、座果、产量和品质。
一、发病病症表现
猕猴桃现蕾期集中表现。染病花蕾的萼片上有褐色的凹陷斑块,花瓣即变为桔黄色,剥开花芽可见到呈褐色的腐烂组织。严重感病的花芽全部腐烂,很快脱落;感病轻的开花迟缓,花呈暗黄色,柱头变黑,果实小而少,畸形,切开可见空心,组织变褐坏死,也就是雌花中部分花药和花丝变褐腐烂,病情仍可扩展,致使全部花药和花丝腐烂;花柱发病,则停止发育变褐,花易脱落或发育成畸形果。明显表现在花后一个礼拜内幼果园因受精不良而大量脱落,影响座果,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致病病原
该病害的病原菌主要为细菌性的丁香假单孢杆菌猕猴桃属为主,同时还有真菌性的灰霉菌等。
三、发生危害规律
如果当年春季溃疡病发生严重,相应花腐病也会可能严重发生的态势。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主要借雨水、昆虫、病残体在花期传播。幼树与初果树易感染;溃疡病发生严重的园区与植株易感染;以及冬季修剪定枝选留强旺枝条、中短枝,萌芽前偏施氮肥导致树势较旺的果园发病严重。
该病的发生与花期的湿度、地形、品种等密切相关。发病条件是春季降雨偏多,持续阴湿天气容易诱发。花期遇雨或花前浇水,湿度较大或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通风透光不良等都是发病的诱因。无论哪个品系与品种,雄树易感染;中华系易感染;
发病程度与开花时间密切相关,花萼裂开的时间越早,发病越严重。从花萼开裂到开花时间持续得越长,发病越严重。
根据天气预报,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阴雨天气偏多,园间湿度大,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细菌性溃疡病及真菌性灰霉病发生危害,从而导致猕猴桃花腐病害的偏重发生。根据近期县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的调查监测,目前猕猴桃果园已经发现不同程度的花腐病(雄树尤为严重)危害,且迅速扩展蔓延,将严重影响猕猴桃的授粉和座果,从而又影响到当年产量、果品品质及果农经济效益。猕猴桃生长已经处于展叶现蕾期,即将进入开花授粉阶段。因此猕猴桃花腐病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认真科学做好防控工作,控制危害,保障猕猴桃生产安全和果品质量安全。
四、防控技术措施
1、加强猕猴桃果园栽培管理,多施腐熟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平衡配方施肥,合理定量挂果,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逆性能。果园修剪采取“少枝多芽”技术,选留中庸强健更新母枝;萌芽前施肥“控氮稳磷补钾”,配合中微量元素肥和生物菌肥等,培育中庸强健树势。
2、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保持园间合理湿度,通风透光良好,减轻病菌侵染机率。
3、勤于观察,发现病蕾、病花及病果时,及时摘除带出园外做无害化处理,降低病害发生基数。
4、选择对溃疡病抗性好的雄树作为授粉品种。
5、做好果园溃疡病的防控工作,降低溃疡病的发生也是最有效的防控猕猴桃花腐病的重要措施。
6、在展叶后开花前的现蕾期,选用2%中生·四霉素SL800-1000倍、3%噻霉酮WG800-1000倍、46.1%氢氧化铜(WG1000-1500倍液,以及40%春雷·噻唑锌SE1000-1500倍、3%中生菌素WP800-1000倍液等,间隔7-10天,喷施2-3次。
7、建议配合应用免疫诱抗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0.136%赤·吲乙·芸薹WP8000-10000倍或5%氨基寡糖素AS800-1000倍等,既能提高药效,又能增强植物抗性,预防低温霜冻“倒春寒”,并促进开花、授粉、座果,提升果实商品率。此次害虫多数不能达到防治指标,避免杀伤授粉媒介昆虫如蜜蜂或天敌等,不要使用杀虫剂。又因为花期前后猕猴桃生长处于敏感时期,此时药剂选用“少而精”的优质品牌农药,切不可产生药害事故。
8、制取或购买花粉时,尽量在无病雄树上采粉,或购买品牌厂商的优质花粉,减少带菌花粉侵染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