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网蝽的识别与防治
茶网蝽又名茶脊冠网蝽,是茶树上常见害虫。成、若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使受害叶布满密集白色细小斑点,远望茶树一片灰白。
图1 田间茶树叶片发现茶网蝽成虫
一、识别与危害
茶网蝽成虫体长 3 - 4 毫米,扁阔透明多网纹,呈灰褐至暗褐色,卵椭圆、乳白有光泽,若虫初为 0.2 毫米、乳白色,后体色渐绿至黑褐色。该虫以若虫和成虫群集于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使叶片正面出现白色细小斑点,叶片灰白,背面有黑色胶质排泄物、蜕壳及霉菌等,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致落叶,一般先在茶树中下部位成叶为害,虫口密度增大后转移到中上部位成叶,通常不为害嫩叶。
图 2 受害茶树叶片正面(灰白色)
二、特征习性与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低山害虫发生比高山严重,天气温和干燥,发生严重。一般若虫发生盛期均在气温21〜23℃、相对湿度75%〜80%的气候条件下,反之,气温高、湿度大,则发生轻。第一代成虫羽化后,高温低湿,寿命短,总产卵量少,第二代成虫发生期的温、湿条件适宜,寿命长,总产卵量多。
图 3 受害茶树叶片背面(黑色)
三、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科学肥水管理,铲除茶园杂草,增强树势;受害严重的茶园在早春进行重修剪,消灭越冬卵,剪下的枝叶集中处理。
2、生物防治:保护军配盲蝽等天敌,据调查军配盲蝽对茶网蝽的捕食量很大,对茶网蝽有一定抑制作用。
图 4 军配盲蝽(此图来源网络仅供学习)
3、化学防治:一代低龄若虫发生盛期是防治该虫的关键时期。一代若虫发生较整齐,群集性强,抗药力弱,故防治效果较高。药剂可选用2.5%联苯菊酯乳油2500倍液(合每667m232 mL,安全间隔期7d)。喷药时务必将有虫斑的叶背喷湿。
4、注意事项:广大茶农要避免盲目用药,化学防治时要精准控制剂量,喷药后需在一段时间内禁止采摘鲜叶茶青,待药剂挥发,喷药后要等待药剂挥发,确保茶叶安全及生态环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