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采摘前后及秋季几种不正常现象的克服
近年来,随猕猴桃果品市场发展,猕猴桃品种更换步伐加快。高接换头是快速更新品种的一种有效策略。但实践中因操作不当,许多高接园出现高接换头后树势变衰,“一蹶不振”的情况,给生产者造成了很大困惑。就此问题,笔者结合实验推广结果,加以论述,以供生产实践参考。
一、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经高接换头后,树势变衰,“一蹶不振”,甚至死树的情况,是因为嫁接后,接穗新梢不能很快恢复架面,加之极端处理萌蘖,不分时间,见萌就抹,造成根系长时间“饥饿”,毛细根坏死,并且新根发生受阻,吸收功能下降,地上下水分、营养不平衡引起。
春季高接换头后,接穗逐渐萌芽生长。为集中养分,促进接穗新梢旺盛生长,一般要求及时抹去萌蘖。但由于嫁接技术、愈合快慢、接穗品种、嫁接时间迟早等的差异,接穗新梢萌芽、生长快慢都不同。接穗新梢不能很快恢复原来砧木的架面叶幕面积。叶面积小,供应给根部的有机养分也不够,反过来影响地上部生长。
嫁接后,为促进接穗萌芽,10~15天内,应及时抹除萌蘖。此后如果接穗新梢生长较慢,不能保证对根部基本的营养供应,就应该对此后的萌蘖采取留少数(1~2)叶片反复摘心的方式,适当控制其生长,利用所留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弥补光合产物不足,起到养根作用。同时,对砧木骨干枝起遮荫作用,防止日晒爆皮。反之,如果继续持续抹除萌蘖,而接穗新梢不能提供足够养分营养根系,就会使根部毛细根“饥饿”而坏死,吸收水肥功能(水肥主要依靠毛细根吸收)极大下降甚至丧失,反过来影响接穗新梢扩展。坏死的毛细根,形成一个“金钟罩”,因化感作用(组织腐烂释放的化学物质影响本植物新根生长的现象)影响新根的发生(饥饿导致新根发生动力也不足)。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就导致了树势衰弱,甚至死树。
二、技术操作
2.1已发生树的纠正方法
2.1.1灌根,消除毒性
在含菌剂及生根剂(按说明)溶液中,加0.2%黄腐酸,再加30~50倍液尿素,在根系分布区进行灌根,每15天1次,视树势恢复情况,共进行2~3次。菌剂选择枯草芽孢杆菌、由你带路、解淀粉芽孢杆菌、木霉等。
2.1.2地上促
给接穗新梢生长点蘸“发萌”,促进新梢旺盛生长,尽早恢复架面。如梢尖生长势差,就选择较健壮侧芽,摘除(留柄)所在部位叶子,同时给芽尖蘸抹“发萌”,促进生长;旺枝上选择有空间、合适部位侧芽,同样摘叶蘸药,尽快扩大枝量及树冠覆盖面,恢复架面,促进上下部生长及营养平衡。
2.2预防“高接换头”症
2.2.1拔嫁接头
嫁接后7~10天起,对新梢生长点在破棉时,蘸“发萌”。此后,在新梢变细(30厘米左右,7到10天)时,不断对生长点蘸药,促进其持续加长生长;对合适的侧芽,进行摘叶蘸药,增加枝量,以期尽快恢复架面。
2.2.2合理保留萌蘖,养根
嫁接后,10~15天内,应及时抹除萌蘖。而对此后的萌蘖留少数(1~2)叶片反复摘心,增加有效叶片,加强光合作用以养根,并对砧木骨干枝起遮荫作用。至9月份,全部剪除萌蘖,剪口涂抹愈合剂(喜嘉旺)。
2.2.3灌根
高接后,对根系分布区用用含菌剂加生根剂(按说明)的溶液,加0.2%黄腐酸,再加30~50倍液尿素,进行灌根,20天一次,共2~3次,保根护根,预防根系衰弱。直至树冠恢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