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特派员云平台

当前位置:动态新闻

商洛市科技特派员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智

点击数:334   作者:彭建文   发布时间:2025-06-28 21:58:58   更新时间:2025-07-01 10:33:45

近日,陕西省商洛市科技特派员曹建刚、彭建文一行深入柞水县营盘镇丰河村开展产业技术帮扶指导。旨在满足当地黑木耳、中药材种植户对先进农业科技知识的迫切需求。

曹建刚、彭建文在该村副主任张传礼陪同深入田间地头,以生动易懂的方式向农民们传授黑木耳、中药材种植的关键技术。他们详细介绍了黑木耳、中药材的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方面的知识,黑木耳基地生产中存在的憋芽、袋内积水等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并现场解答了农民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科技特派员曹建刚、彭建文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了黑木耳、中药材苍术、黄精、重楼,毛茨菇的种植情况。在指导过程中,科技特派员还就黑木耳、苍术、黄精、重楼,毛茨菇的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针对种植户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

“科学种植是提高黑木耳、苍术、黄精、重楼、毛茨菇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希望农户们能积极实践,示范种植。毛慈菇根腐病防治,注意排水,发病初期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叶斑病发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蛴螬,可通过在种植前用辛硫磷颗粒剂撒施土壤进行防治;蚜虫用吡虫啉乳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综合管理措施要选择健康壮苗:种植前选择无病虫害的块茎或种子。在种植和移栽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根茎。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水条件,避免过密栽植。使用益富源药材专用营养液来巩固预防效果。苍术枯萎病防治观察,田间苍术植株出现从下部叶片开始干枯,下部叶片干枯而不脱落。可从5月份发病到9月份,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药剂灌根,常见药剂有32.5克/升苯甲嘧菌酯10毫升+80%克菌丹15克、68%福美双恶霉灵20克、70%甲基硫菌灵30克+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10克、80%克菌丹15克+25%异菌脲20毫升,可将以上药剂兑水30斤进行灌根,每亩用药量为120-180斤药水;苍术黑斑病防治观察,发病初期叶片干尖或者干边,后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造成整体干枯发黑,严重导致叶片脱落,只剩下植株茎秆。较好的防治配方有80%克菌丹15克+75%戊唑醇肟菌酯5克或32.5克/升苯甲嘧菌酯10克+50%福美双福美锌50克或40%戊唑咪鲜胺20克+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10克,将以上配方任选一种,兑水30斤稀释,于发病初期进行喷雾,每亩需药水量60-90斤,间隔7-10天进行重喷,喷施杀菌剂时,可添加芸苔素内酯或氨基酸叶面肥,能提高药效并促使病株恢复正常;苍术根腐病观察,苍术根腐病该病常在雨季发病,造成根部腐烂,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逐渐减弱,最后全株死亡。病害高发的时间是5-6月,对苍术的生长有极大的危害。注意开沟排水,发展病株立即拔除,用退菌特5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石灰水落浇,赤可用50%托布津800倍液喷射,再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倍液喷洒。可有效防治受害植株;苍术菊小长管蚜观察,二年生苍术,最严重的虫害多为菊小长管蚜。聚集在苍术嫩茎,虫体多为黑色,4-5月发生严重,可用联苯噻虫嗪配方就能轻松防治,产生抗性的菊小长管蚜,提前预防还应加入吡丙醚,具有较好的杀卵作用。叶也用50%杀螟松乳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喷洒防治;黄精叶斑病观察,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尖出现不规则黄褐色斑,后扩展至叶片下部,雨季病情加重,导致叶片枯黄。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1:100波尔多液,或质量分数50%退菌特0.1%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4次;或质量分数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0.05%-0.06%溶液喷酒,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黑斑病多发生在春夏秋,危害叶片,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病斑,严重时叶片枯黄。收获时清园,消灭病残体;前期喷施1:100波尔多液,每7天1次,连续3次;蛴螬是春秋季高发,以幼虫危害,咬断幼苗或食苗根,造成断苗或根部空洞。幼虫孵化盛期用质量分数10%二嗪磷颗粒剂和质量分数5%毒死蜱颗粒剂兑干细土,拌匀撒施土中;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卵期或幼虫期,每亩用蛴螬专用型白僵菌1.5-2.0kg与15-25 kg细土拌匀,在根部施药;地老虎春秋季高发,危害幼苗及根状茎。成虫期,黑光灯或糖酒醋液诱杀;幼虫期,用质量分数10%二嗪磷颗粒剂和质量分数5%毒死蜱颗粒剂兑干细土,拌匀撒施土中。此外,施用的粪肥要充分腐熟,最好经过高温堆肥,可降低地老虎发病率。”科技特派员彭建文给种植户讲。“今年木耳存在问题有两个:1有链孢霉存在,深挖焚烧填埋。2有大量木耳菌袋内有青苔,由于今年干旱缺水,河水是死水导致青苔发生。黑木耳菌棒长青苔,主要原因是菌袋袋料分离,浇水过大,培养基料含水量过大,袋内积水,摆栽密度过大、通风不好,或水源中含有苔藓类植物,袋内积水造成的。长了青苔不及时治理,菌棒很快就会瘫软腐烂。预防方法:一、选择栽培袋的时候要尽量用薄(2-3丝)原料生产的聚乙烯的栽培袋,这种袋灭菌后有一定的回缩力。(注意:高压灭菌不宜采用乙烯菌袋)二、在装袋的时候要尽量装紧一些、养菌时注意防止伤热、菌丝老化而造成的袋料分离现象。三、催芽时注意熏染补充水分,耳农喜欢晒袋催芽,就是木耳下地以后不覆盖草帘、遮阳网,直接通过阳光直射,靠栽培袋内自身水分和自然雨水、露水的湿度来自然催芽,这种方式极易造成袋料分离的现象。而袋料分离以后在后期浇水培养的过程中就容易导致栽培袋催进水。然后被袋内培养料吸收,培养料水分含量过大,袋内菌丝由于缺氧,活力减弱。青苔在高温、高湿、阳光照射的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极快。比较好的催芽方式是菌供认下地后覆盖一层草帘,然后保持草帘湿润,使草帘下面保持70-75%的湿度。如果湿度小,就需要在草帘上浇水。浇水量在草帘湿润而不下滴为宜。四、浇水,木耳后期出耳管理的浇水原则就是少浇、勤浇。已发生青苔的晒水池用每立米水撒施0.5斤石灰或草木灰。长了青苔不及时治理,菌棒很快就会瘫软腐烂。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晒袋。一是在采摘木耳时发现有袋内积水现象,及时用刀片划口将积水放出。二是袋料分离严重的、袋内形成耳基就需要将菌袋剥掉。菌袋已绿四分之三以上时可以直接将菌袋顶部撕开。三是剥袋、开顶以后的浇水原则更要少浇勤浇。耳片吸足水分就要停水。四是发现长青苔的菌袋单独管理成一床,加强晒袋。若大面积发生青苔,在采耳时,请转动菌袋使长有青苔一面朝向阳光,经阳光照射后,青苔会大量退去。五是蓄水池 经常打捞;六是硫酸铜消除法:每立方米0.7克硫酸铜泼撒;七是蓝矾消除法: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蓝矾2公斤-3公斤,兑水20公斤,进行喷洒;八是每立方米水加十克漂白粉或20克石灰或2克二氧化氯,(防治绿霉和细菌感染)一定不要超量;九是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可以在蓄水池面搭遮阳网,或者在水面上放漂浮物;九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水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营养型微量元素以提高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不要盲目的增加营养元素,否则将会加重绿霉、青苔的生长。把水处理好,就相应的减少了绿霉、青苔的主要感染源。”科技特派员曹建刚指导黑木耳种植户说。

据了解,丰河村今年种植地栽木耳114万袋,大棚吊袋木耳41万袋。此次科技特派员深入丰河村技术指导,为丰河村木耳、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注入动力,切实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也更加坚定了种植户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此次深入产业基地,旨在推动当地管理人员学习黑木耳、中药材种植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点,提升黑木耳、中药材的产量与品质,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曹建刚说。

据悉,近年来,商洛市扎实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理念优势,下沉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借智借力助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智。针对农业产业需求多元、农民技术薄弱等问题,推行“按区域成团”,实现技术指导到产业、驻点服务到村;在定点联系的基础上,根据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组建产业技术帮扶团,制作科技特派员服务卡,推行“点单”服务机制,收集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实用技术等需求,建立需求清单,科技特派员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分组编队到服务区开展产业技术指导、推广和培训等服务。通过打造田间学校、建立特派员示范基地等方式,立足产业需要,“量身定制”培训内容,针对性采取课堂培训、基地实训、生产指导、示范服务、带动参与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产业发展带头人。设立“科技特派员之家”,建立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科技特派员机制,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分别结对联系科技特派员,为其提供良好服务;出台《科技特派员考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科技特派员激励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