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特派员支撑 点亮乡村振兴新篇章(三)
前言: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科技之光犹如璀璨星辰,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照亮了乡村振兴的每一个角落。科技特派员制度,这一源自总书记的深切关怀与战略远见,历经基层实践的锤炼与群众需求的呼唤,已成长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科技帮扶的强大引擎。近年来,陕西省科技厅高度重视科技特派员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科技特派员工作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久久为功狠抓落实,万余名科技特派员投入乡村振兴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批坚守初心、扎根一线,成果丰硕的先进典型。我们围绕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推出系列报道,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探索与借鉴。
李峻志,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现任中国食用菌协会理事、香菇分会副会长,长期担任陕西省食用菌科技特派员、陕西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省三区人才。自1997年以来,李峻志团队就一直奋斗在食用菌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产业第一线,2022年以来,又在陕西省百名科技特派员助力百村振兴行动中被遴选为驻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科技特派员。
羊肚菌是驰名世界的珍稀野生食用菌。1998年的陕西秦巴山区、黄土高原,羊肚菌虽分布广泛但价格高昂、无法人工栽培,随着羊肚菌商业价值的日益凸显,无序采摘严重威胁着野生种质资源,山区群众发展羊肚菌人工栽培的渴求和对技术的望而却步触动了这个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李峻志选择了深耕秦岭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破解之路,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在国内文献资料匮乏、种质资源稀缺的困境下,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求援海外友人,亲赴秦岭、陕北的山川坡塬,从秦岭东段到西段布设了上百个试验点,夜以继日地探索与尝试。终于,在2000年,李峻志团队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陕西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成功问世,一篇关于羊肚菌子囊果人工栽培的科技论文正式发表后,迅速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也就此揭开了陕西羊肚菌栽培产业的序幕,这一成就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更为陕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21年,李峻志团队编制发布了第一个陕西羊肚菌人工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2022年,团队在商洛成立了陕西唯一的省级羊肚菌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024年,他们又率先将羊肚菌和柞水木耳产业成功结合,建立了羊肚菌-木耳多元循环发展模式。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陕西的羊肚菌产业也从零星起步跃居到了8万余亩的全国第二规模大省!2024年3月,在河南周口召开的全国羊肚菌产业技术大会上,李峻志受邀做了陕西羊肚菌发展与思考的主题报告,陕西羊肚菌产业所取得的成就与进展获得了广泛关注!
在国家高度重视种质资源安全的大背景下,陕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根本尤其在于菌物种业振兴。陕西是我国食用菌产业“南菇北移”“东菇西扩”趋势的中心地带,而秦岭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又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菌物种质资源。李峻志团队自2008年起持续对秦巴山区菌物资源开展了考察和资源保藏工作,近年来更是对天华山、观音山、黄柏塬、宁东、汉西等十六个保护区进行了系统的科考研究,相继发布了秦岭菌物新种5个、新分布种多个,并获得潜在大型真菌新物种一百余个。2011年,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建立了国内唯一专门保藏研究秦岭菌物资源的国际认证标本馆“秦岭菌物标本馆”,2022年获批建立了陕西第一个省级食用菌种质资源库,至今已保藏菌物标本5000余份、种质资源2000余株,并建立了《金耳菌种》《灵芝菌种》等多个食用菌种质资源省级地方标准。以上工作为夯实陕西食用菌种质资源本土化和安全化做出了有益贡献,也为全国的种质资源保护与研究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在李峻志心中,科技的力量不仅在于推动产业的发展,更在于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他带领团队深入食用菌产区一线。在陕西韩城、澄城、宁陕等地建立了多个食用菌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一座座食用菌产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就像一个个桥头堡,支撑着他们科技帮扶的每一步。2013年,李峻志团队受当地科技部门邀请来到柞水县,自此一扎根就是十余年。其间,他们深入柞水的田间地头、山林村镇调研,为柞水“量身”引进了羊肚菌、珍稀木耳、特种天麻等特色产业,目前这些产业已经成为多个乡镇、广大农户发家致富的香饽饽!2017年,在陕西省科学院和柞水县政府战略合作支持下,李峻志在木耳小镇主持建设了柞水木耳产业的技术研发基地——柞水木耳研发中心,并相继在柞水建设了6座产业扶贫示范基地。以这些基地为纽带,他们和柞水科技系统合作伙伴一道,与当地龙头企业、骨干农户建立了密切联系,形成“研发中心+产业扶贫示范基地+示范户(企业、合作社)+从业贫困农户”的四级产业扶贫体系,进而依托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央引导地方专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攻关项目的契机,在全省五地市八县区建设了十余座乡村产业示范带动基地,相继示范栽培优特食用菌1000余亩、2000余万袋,仅近3年就为地方培训食用菌产业技术骨干、职业农民、乡镇干部、贫困人口等41场、3800余人次,带动贫困人口2880人实现了脱贫增收。扎扎实实的产业帮扶,推动了柞水“小木耳、大产业”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同时李峻志也直接参与助力商洛成功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园区。
常年不懈的俯首科技创新和产业帮扶,李峻志赢得了产业一线干部群众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获得陕西省“两扶一优”扶贫工作先进个人、商洛市优秀“三区”科技人才、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又被认定为“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过往的荣誉是对一名科技工作者执着于创新帮扶事业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鞭策!廿载帮扶矢志不渝,李峻志和他的团队将更紧密地扎根乡村振兴一线,将科研工作书写在新时代三秦大地菌业腾飞的鸿篇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