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科技特派员云平台

当前位置:技术文章

秋冬季茶园管理技术指南

点击数:65  作者:李文贤 发布时间:2025-09-26 10:28:09   更新时间:2025-09-26 14:47:58

今年入秋以来,降雨频次和降雨量明显增多,区域性、短时大暴雨几率较多,这较常年秋季茶园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秋季又是茶园管理的关键期,对翌年春茶产量和品质影响大。需结合当地实际,抢抓茶事时间节点落实好茶园管理的措施,为来年春茶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1.排水防涝与灾后恢复

秋季多雨,平川丘陵茶园防涝是首要任务。及时清沟排水,雨后立即疏通茶园排水沟渠,排除园内积水,避免茶树根系长时间被水浸泡。对于平地茶园、低洼处茶园,应在茶园四周开挖围沟,中间开挖中沟或厢沟排水,降低茶园地下水位。坡地茶园,雨后天晴,对滑坡段、冲刷形成沟壑茶园及茶行内淤积泥沙,根据工程量,调运工程机械或人工进行清淤、修复。坡地茶园内排水沟渠应修筑竹节沟,以减缓径流及水土流失。对被雨水冲倒、冲歪的茶树,要及时扶正,并做好根部培土,覆盖外露根系。

特别是茶树良种繁育苗圃,大多数地处平川,在雨季,不可忽视的是对已扦插苗圃需加强巡回检查,发现苗圃积水、畦面垮塌,应及时处理。

​2.抢抓时机落实茶园修剪、耕作施肥等农艺措施

多雨秋季,要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对成龄采摘茶园进行轻修剪,剪去蓬面细弱枝和细嫩秋梢,保留夏梢基部2~3片成叶。同步对茶园操作行进行修剪及清兜亮脚,但对采摘蓬面覆盖度较小的茶园,不必刻意为追求美观而修剪成“豆腐块”,应拓展茶树蓬面枝条的生长。实践中,以春季名优茶生产为主导的投产茶园,宜将轻修剪时期调整在春茶结束后进行;或在立体修剪技术方面可进行大胆的探索。高海拔、迎风口易受冻害的茶园,宜调整在春季修剪。结合秋季茶园的修剪,对剪下枝叶收集进厂,加工成成品茶,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对病虫害较为严重的茶园,可利用采茶机进行修剪,将病虫叶集中清除出园,以减少茶园越冬病源和害虫。也要抓住秋季有利时机对幼龄茶树进行定型修剪,培育宽阔健壮的骨架,为丰产奠定基础。

茶园土壤与肥料管理方面,秋季深耕与基肥的施用是秋季茶园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它能给茶树提供持续的营养,为来年春茶的发芽和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茶园土壤管理,要达到松土、肥土目的,实践中,常常是清冠、刮草、挖穴施肥,因此,立地条件较好的茶园,可积极推广茶园割灌机、耕作机、施肥机等,以提高功效和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把茶园深耕与基肥的施用相结合,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氮肥,尽量避免单一施用化学氮肥,“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3.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陕南茶区,应积极推广茶网蝽的秋防技术,10月中下旬、采用弥雾机进行化防,确保茶树叶片正反面及茶丛内膛均匀着药。同一片区,尽量做到统防统治,延伸对毗邻茶园的杂灌林进行农药喷施。

对茶园病虫较为严重茶园,实施冬季封园,封园能有效降低越冬害虫基数。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亩用45%晶体石硫合剂100~120倍液50公斤喷雾,进行封园。喷药时注意连同茶园周边防护林和杂草区域一同喷洒,确保效果

4.注重茶园越冬管理

对新建的幼龄茶园,越冬前应采取树体覆盖、根际培土等措施保护茶苗。可就地取材,利用农作物秸秆、林地落叶或地膜覆盖行间,或搭建小拱棚方式,同时起到增温保墒。对低洼茶园、常年易受冻良种茶园,11月下旬后,采用遮阳网、或无纺布直接覆盖茶树蓬面。良种繁育苗圃,越冬期间,需加强田间巡回检查,及时清除拱棚上的积雪,对被风刮开或破损的薄膜及时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