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炭疽病的识别与预防
一、病叶症状
茶炭疽病主要危害茶树叶片,发病初期多从叶尖或叶缘起出现暗绿水渍小点,病斑边缘无清晰界限且病部质地较软;进入中期后,病斑扩展为不规则形,颜色先转为褐红色,后期病斑中央变灰白色,边缘环绕一圈黄褐色隆起线(与健康组织界限分明),湿度较高时病斑表面还会生出黑色轮纹状的分生孢子盘;到了后期,病叶质地变脆易脱落,若病害严重,整株茶树叶片会大量枯焦呈 “火烧状”,仅留下光秃秃的枝条;且该病症状存在叶龄差异,主要危害成叶,嫩叶发病时病斑较小、颜色多为褐白色,老叶发病则病斑较大,边缘颜色更深,分生孢子盘也更明显。
二、茶炭疽病的危害
茶炭疽病以病原菌侵染茶树叶片为主要危害方式:发病初期会导致叶片局部坏死,影响茶树光合作用效率;随着病害蔓延,病叶大量脱落,茶树光合面积大幅减少,树势逐渐衰弱;若病害爆发,整园茶树叶片枯焦,不仅会导致当年茶叶减产,还会影响后续茶树生长,降低茶叶品质(如茶叶内含物质失衡,口感变差),给茶农造成显著经济损失。
三、茶炭疽病的预防措施
1. 农业防治
1、清园控源:秋末冬初 / 早春,结合修剪清病叶、枯枝、杂草,集中烧毁或深埋,灭越冬菌(藏病叶中),减次年侵染源;
2、优化环境:选排水好、透光 60%-65% 地块建园,不与密荫树间作;合理密植,剪病弱枝,保通风透光降湿度;
3、科学施肥:增腐熟有机肥(如饼肥 2000-3000kg / 亩)和磷钾肥,减氮肥;促树势恢复。
2. 物理防治
1、人工摘除病叶:在病害发生初期,若病叶数量较少,可人工逐个摘除病叶,装入密封袋后带出茶园烧毁,避免病叶上的病原菌扩散至健康叶片。
2、合理调控湿度:通过茶园开沟排水、搭建避雨棚(多雨地区)等方式,降低园内空气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破坏病原菌适宜的高湿生长环境,减少病害发生。
3. 化学防治
1、药剂选择: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病害发生前或初期(预防性用药),可选用 75% 百菌清 1000 倍液;发病盛期(治疗性用药),选用 25% 吡唑醚菌酯 1000-2000 倍液,重点喷施叶片背面。
2、适时用药与安全间隔:最佳用药时期为病害初期或雨季来临前;采茶期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非采茶期喷施后需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如吡唑醚菌酯安全间隔期 7 天、甲基硫菌灵安全间隔期 10 天),避免农药残留影响茶叶安全。
总之,对茶炭疽病的防治应遵循 “综合防治” 原则,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核心,辅以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频率,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既能有效控制病害蔓延,又能保障茶叶的产量与品质。